聯系我們
咨詢更多信息請致電
3月25日,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,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。廣州獲獎136項,占總獎項數179項的76%,獲獎數量高居廣東第一,并包攬了2名突出貢獻獎和4項科技合作獎。
其中,我會顧問,中國工程院院士,國內外著名海洋生態工程專家,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、研究員,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(廣州)主任張偲榜上有名,榮獲突出貢獻獎。
張偲顧問的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、海洋藥物、海洋生物化學生態學。主要從事南海生物活性萜類和生物堿及其作用機制、海南島紅樹植物的活性化合物及其化學生態學的研究,在海洋藥物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成果。創建了廣東省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,分離鑒定了1000多個海洋生物化合物,發現了100多個新化合物,篩選出了70多個具有抗老年癡呆癥、抗腫瘤、抗動脈粥樣硬化、抗菌或抗附著等生物活性化合物。
此外,張偲顧問還主持承擔國家973、國家創新基金、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等29項;發表核心刊物論文170篇,其中SCI收錄139篇;獲發明專利授權39件;出版專著2種;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,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、海南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。
海洋實驗室簡介
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(廣州)(以下簡稱“海洋實驗室”)以“立足灣區、深耕南海、跨越深藍”為使命定位,聚焦“南海邊緣海形成演化及其資源環境效應”核心科學問題,著力解決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、資源可持續利用、生態可持續發展等關鍵核心科技難題,按照“8+7+6+5”的格局布局,專注8大海洋科學前沿基礎研究方向,發展7大海洋高新技術研發方向,建設6大創新支撐平臺,打造5個產業孵化中心。
目前,海洋實驗室建設進展順利。一是加強頂層管理,構建了由中國科學院、廣州市政府領導及頂尖科學家組成的頂層架構,張偲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;二是創新體制機制,在經費管理、人力資源、績效考核等方面開放創新;三是吸引高端人才團隊,已匯聚包括16個院士團隊的47個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,獲批省級科技項目4項,總經費超過7000萬元;四是謀劃國家大科學裝置群建設,積極推動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(“實驗6”號)、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(大洋鉆探船)、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建設,策劃未來大科學裝置集聚;五是推進大灣區科技實質性合作,已啟動建設香港、深圳2個高水平實驗室分部,2019年8月率先實現香港分部的科研經費3800萬元跨境支付,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市級財政科研資金跨境自由流通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
周一至周五:9:30-17:30
COPYRIGHT ? 2017 廣東省海南商會 粵ICP備16123487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廣州